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丨持续纠治作风顽疾
发布时间:2025-10-1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12   字号: 订阅 收藏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8月29日召开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总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研究部署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求持续纠治作风顽疾,健全经常性发现和解决作风问题机制,提高监督穿透力和有效性,对需要长期根治的问题盯住不放、寸步不让。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用好监督执纪利器,保持高压惩治态势,不断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紧盯作风顽疾,健全经常性发现和解决作风问题机制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问题还屡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时抬头,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建立健全经常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动真格整改整治,持续释放一抓到底、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紧盯“四风”老问题新情况,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健全精准长效的监督机制,实现从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督转变,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深化。”河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

  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健全经常性发现和解决问题机制,才能对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治。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制定出台《关于抓早抓小纠治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进一步夯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工作办法》,其中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作风等方面出现的情节轻微、尚未达到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及以上处理条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梳理具体表现,形成问题清单,明确集中整治方向。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纪委监委创立包括廉政交底清单、履责建议清单、联系提醒函的“两单一函”预警机制,直指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干部作风苗头性问题。2024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已下发“两单一函”98份,推动解决了一批作风顽疾。

  风腐同查,深挖线索。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凡查作风问题必挖腐败案件,凡查腐败案件必看作风问题,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江西省广昌县纪委监委把风腐同查同治嵌入办案全过程,既查清涉案对象本人的作风问题,又注重发现涉及其他公职人员的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严查快结、对账销号。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从全县留置案件中已发现违规吃喝等“四风”问题线索43条,立案17人。

  找准靶子,有的放矢。纪检监察机关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顽固性、反复性问题系统整治,深入查找问题根源,推动问题整改。上海市静安区纪委监委以推进职能部门作风转变为重点,探索建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联合督办工作机制。该区纪委监委会同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聚焦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办理关键指标情况开展监督调研,查找“问题工单”背后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通过检查督促、发函督办、履责监督等方式推动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山西省天镇县纪委监委定期收集整理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典型案例,组织分析研讨,梳理新动向和识别方法,并运用到日常监督工作中。

  强化监督执纪,提高监督穿透力和有效性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纠治作风顽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不正之风潜滋暗长的土壤还在,反弹回潮的风险犹存,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必须主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紧盯“四风”老问题新动向,持续增强监督穿透力和有效性。

  让监督穿透表象、直抵根源,才能更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提高规律性认识,加强分析研判,善于从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情况中,有效识破‘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新动向。我们综合运用大数据监督等手段,压缩不正之风滋生空间,严防反弹回潮。”江西省武宁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织密监督网络,促进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纪检监察机关搭建监督平台,进一步拓宽群众主动参与监督、发现问题线索的渠道。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纪委监委在“云上襄州”APP、“村村响”广播等平台开展信访举报宣传活动,组织作风建设监督员围绕“四风”突出问题开展察访,并指导各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和二维码,鼓励群众监督举报身边的“四风”问题。四川省达州市纪委监委与公安、网信等部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深化“码上举报马上办”,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今年以来,该市市县两级开展联合大接访118次,带动全系统收集群众诉求约4.9万个,已推动解决约4.5万个。

  拓展监督手段,强化数字赋能。日前,海南省文昌市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该市联东中学原校长莫某某与工程项目老板长期违规吃喝、异常往来,并循案深挖,发现多名公职人员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的线索。目前,莫某某和相关公职人员均已受到严肃处理。

  借“算力”预警分析、精准识别,靠“脚力”实地走访、谈话了解,线上线下一同发力,持续提升监督效能。“我们探索构建了‘大数据+监督’模式,多部门系统联动,依靠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监督和预警,同步强化‘线上’预警与‘线下’核查高效协同,建立了问题线索快速响应、分类移交、联动处置和反馈问效的闭环管理体系。”文昌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延伸监督触角,形成监督合力。纪检监察机关推动贯通多部门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健全与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联查识别、线索移送等机制,提升监督质效。河南省安阳市纪委监委联合全市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依托市政务大数据交换平台,归集民政、人社、公共资源交易等18类1642万条数据,搭建大数据监督平台,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江苏省金湖县纪委监委发挥协同监督作用,压实党委(党组)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健全与审计、财政等部门信息互通、线索移送、会商研判机制,将查找作风问题贯穿各类监督全过程,并深化运用“室组”“组组”联动监督机制,发现并查处党员干部作风和腐败问题。

  保持高压态势,对需要长期根治的问题盯住不放、寸步不让

  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四风”问题及其各种变异表现,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对需要长期根治的问题盯住不放、寸步不让,锲而不舍纠治作风顽疾。

  紧盯节点,强化日常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持续以铁的纪律净化风气,巩固拓展露头就打、反复敲打的高压态势。河南省纪委监委把“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点作为纠治“四风”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及时下发节前通知,对强化节日期间监督检查发信号、提要求。今年以来,该省纪委监委共成立23个监督检查组,对17个省辖市和2个功能区,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开展3次全覆盖集中监督检查,发现疑似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四风”问题155个,经核查存在违规违纪问题62个。

  速查严处,形成强大震慑。中央纪委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强调要从严监督执纪,坚持抓现行、抓典型,对隐形变异现象深挖细查,对顶风违纪问题速查严处,对谎报瞒报行为从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既追究直接责任也追究领导责任,保持高压惩治态势。国庆中秋前夕,安徽、河南、海南等地陆续通报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持续释放监督常在、形成常态的强烈信号,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纠树并举,强化作风教育。党员干部“破纪”,多始于思想“破防”。纪检监察机关以多种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堤坝。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纪委监委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农村基层干部岗位特点,组建16支宣讲团队,深入全区188个行政村上门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宣讲。

  标本兼治,形成刚性约束。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查漏洞、补短板,把查处“四风”问题更加紧密地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海南省临高县纪委监委聚焦渔业系统作风问题,探索建设渔业系统“行权一张网”,推动完善补贴发放“公示+核查”、限时办结等机制,压缩作风问题滋生空间,为渔业经济健康发展清障护航。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纪委监委聚焦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深挖根源,督促完善并严格执行作风建设各项制度。2024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共制发涉及纠治作风顽疾的纪检监察建议书12份,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规范完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津补贴发放等39项制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我们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和劲头,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紧盯不放、寸步不让,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同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不正之风进行坚决斗争,把正风肃纪反腐贯通起来,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